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教育教学

城乡携手促均衡 同课异构绽芳华——“袁春燕名校长”精准帮扶团队深入边境地区开展教育结对帮扶轮岗支教活动

2025-04-07 09:21     来源:防城港市第二中学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为深入支持和帮助乡镇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校资源共享、互助共进、共同发展,2025年3月26--27日,市第二中学"袁春燕名校长"精准帮扶团队赴那垌中学开展第七期第3次精准教育帮扶活动。本次帮扶活动涵盖英语、历史、生物学、音乐等学科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及教学研讨,着力破解乡村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足、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不畅、课堂教学效能待提升等结构性难题,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实践样本。

一、集体备课:城乡共研促发展

市第二中学教师与那垌中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双方围绕课标要求与学情特点,开展多轮次研讨。市第二中学教师分享前沿教育理念与结构化教学设计经验,那垌中学教师反馈在地化教学难点与实践智慧。通过“主备初构—协同优化—二次打磨”的螺旋式提升,共同开发分层教学资源包,构建起“基础夯实+能力拓展+素养浸润”的课程体系。教研过程中,双方建立常态化资源共享机制,形成覆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评价反馈的全流程协作模式,真正实现理念共融、资源共通、成果共享,为教学质量提升注入可持续动能。

二、同课异构:匠心独具展风采

图为英语学科两位教师对复习课《中考先锋第13讲》进行同课异构。

市第二中学温子琪老师通过轻松愉快的英语歌曲和国内外关于助人为乐的雷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文化介绍导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本节知识在往年广西中考中的考点及2025年新题型,了解本节课重点知识,并体验“四步教学”课堂模式的学习效果。第一步通过自主学习,熟读识记八下Unit1&2的词汇表达、动词短语。第二步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发现考点的关键知识、并能正确运用。第三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反馈讲解做题思路,巩固和内化知识。第四步通过当堂达标完成情景话题作文,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整节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那垌中学的严芝祥老师则根据学情,用生动形象的例句讲解词汇表达,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丰富的英语句子、总结归纳其中的语法考点,不断使用鼓励赞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严老师讲解细致到位、课堂讲练结合,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图为历史学科两位老师就《对外开放》一课作同课异构展示。

那垌中学尹江鸿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生动的课堂设计,带领学生们探索对外开放的核心知识点。课堂上,尹老师通过知识梳理、小组合作、个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知识梳理环节,尹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对外开放的原因、经过、结果,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随后,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中国近代开放与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异同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与解答,课堂氛围热烈而有序。市第二中学王彬宇老师在授课时,先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解题策略,随后组织小组交流,以此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中,带领学生回溯历史,探究问题起源,同时借助史料拓展思维,关联峒中、里火口岸开放等学生身边的例子,助力学生深化对外开放的理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思维碰撞出创新火花,史料及史实的解读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

图为生物学科两位老师以《遗传病与优生》为主题进行同课异构展示

市第二中学陈秋宇老师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构建知识体系、精心设计的阶梯式探究活动,把抽象遗传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在层层递进的概念建构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借助逻辑严密的论证推演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展现出城市教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精准把握。而那垌中学李俊君老师则充分发挥在地化教学智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常见遗传病,结合对血友病遗传方式的分析,巧妙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桥梁。这种植根乡土的课程实施方式,使学生在分析身边遗传现象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对优生优育的社会责任感。两位教师基于不同学情展开创新实践,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样态。

图为音乐学科两位老师在《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节音乐演唱课进行同课异构。

课堂上,市第二中学的莫建杰老师通过精心编排的互动式演唱环节里,巧妙地融入诸多关键音乐知识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衬词对增添歌曲活泼欢快氛围的奇妙作用;利用连音线的示范教学,帮助学生把握歌曲中连贯、流畅的演唱技巧,把质朴的民歌韵味完美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音乐体验。在循序渐进的旋律学唱进程中,还融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不仅如此,还精心设计了为歌曲创编打击乐伴奏的趣味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借助生动形象的情感引导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而那垌中学的肖海凤老师则充分发挥在地化教学智慧,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理解歌曲内涵,巧妙搭建起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桥梁。这种立足本土文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感受家乡音乐魅力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让课堂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与人文情怀 。

三、集体研讨:群策群力谋突破

图为各科研讨图片(从上往下依次为:历史、生物、音乐、英语)

课后,各学科老师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深度对话,老师们或侧重剖析教学设计逻辑与技术融合路径,或聚焦在地化资源适配与学情反馈。双方通过“亮点互鉴—难点共析—策略共创”的研讨闭环,将城市教育的系统性与乡镇实践的灵动性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改进方案,实现“异构课堂催生共进力量”。

四、结语

从基因图谱到民歌旋律,城乡教育的智慧碰撞激荡出育人的璀璨星火;从课堂实践到长效共建,帮扶行动的热忱浇灌催生出希望的满园芬芳。我们深知,教育均衡的征程需要永不停歇的脚步,愿以此次帮扶为起点,让知识的清泉流淌在每片乡土,让创新的火花点亮每间教室,携手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新篇章!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